有媒體公開報道,北京某些電線電纜企業曾先后向當地市場監督管理局備案了召回計劃,主動召回缺陷產品。說是主動召回,其實還是為形勢所逼。質量監管越來越嚴,對于不合格電線電纜,召回將成為今后常規做法。
與此同時,在今年遲到的“3·15”晚會中,產品質量問題依舊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引發全社會的強烈關注。
1
受疫情影響,第30屆3·15晚會終于在7月中旬播出了。一大批企業黑幕被曝光,先來看看那些企業被點名了。不曝不知道,一曝嚇一跳。消費者面臨的竟是諸多如此般的假貨傷害、網絡詐騙、霸王條款……大量假冒偽劣產品充斥市場,行業黑幕讓人觸目驚心,真相到底是什么?作為消費者,我們完全應該有強烈的消費者維權意識,向侵害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和利益集團舉起利劍!
別看這份名單中,少了電纜行業不良商家的身影,但事實上,某某電纜企業被國網通報、被市場監督管理局曝光的案例并不罕見,產品質量問題一直以來都是電纜行業的重災區。電線電纜行業是“料重工輕”的行業,材料成本約占產品成本的65%~85%。因此,選用性能、價格比合理的材料,保證材料的進廠質量,是降低產品成本、提高企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之一。一旦原材料出了問題了,電纜肯定是會出問題的,比如銅價的含銅量,如果過低,就一定要調整工藝,否則就會生產出不合格產品,造成損失。所以今天,我們也可以看看電纜原材料的那些“黑料”:1、銅桿:用回收的雜銅制造、表面氧化變色、拉力不夠、不圓整等。2、PVC塑料:雜質多、熱失重不合格、擠出層有氣孔、難以塑化、顏色不正等。3、XLPE絕緣料:抗焦燒時間短、容易前期交聯等。4、硅烷交聯料:擠出溫度不好控制、熱延伸差、表面粗糙等。5、銅帶:厚度不勻、氧化變色、拉力不夠、荷葉邊、軟化不足、偏硬、短頭多、接續不良、漆膜或鋅層脫落等。6、鋼絲:外徑偏大、鋅層脫落、鍍鋅不足、短頭多、拉力不夠等。7、PP填充繩:材質差、直徑不勻、接續不好有疙瘩等。9、無紡布:實際厚度貨不對版、拉力不夠、時有寬度不勻等。10、PVC包帶:偏厚、拉力不夠、短頭多、厚度不勻等。11、耐火云母帶:分層、拉力不夠、發粘、帶盤起皺等。12、無堿巖棉繩:粗細不勻、拉力不夠、接頭多、易落粉等。13、玻璃絲帶:偏厚、抽絲、編制密度小、攙雜有機纖維、易撕裂等。14、無鹵涂膠阻燃帶:易折斷、帶盤起皺、抽絲、阻燃性差、有煙等。15、熱縮封帽:規格尺寸不準、材料記憶性差、久燒縮、強度差等。
有些材料制造廠商為追求降低成本,或者一味迎合用戶壓價要求,而粗制濫造、偷工減料,致使材料質量不合使用要求,給電線電纜制造廠商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于是退貨、扯皮、拒付款的事經常發生,使雙方都不愉快。
上游一片狼藉,下游怎么能和諧有序?;蛟S這時候,正確的態度應該是,供需雙方協商一致,共同探討既降低材料成本又不影響產品質量的辦法,互利互惠,共同發展。來源:綜合自萬纜時代、電纜寶網;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侵聯刪